
我国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,停产一个月引发全球产业巨震,西方国家苦不堪言!小县城的一样东西同花证券,拿捏住西方产业的命脉,府谷打个喷嚏,全球镁市场就感冒了。
府谷这个小县城在国内没啥名气,但在全球镁金属加工领域,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号称“世界镁都”。之前因为能耗管控停产一个月,全球市场都跟着炸了锅,欧洲镁金属价格一周飙升75%,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连发“库存告急”预警。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,如何拿捏全球产业命脉?

一座小县城,拿捏全球?
你敢相信,我国陕北一个小县城停摆一个月,竟会让遥远的欧洲造车业坐立难安,全球镁金属价格也从每吨1.4万飙升到7万。
这个小县城就是陕西省府谷县,当年因为限电停产1个月,整个欧洲都为之震动,德国奥迪公司高层直呼“如果再不恢复生产,奥迪将面临巨大危机”。
欧洲95%的镁金属要从我国进口,府谷一个县就占据了供给总量的一半以上,欧洲的造车公司是镁金属的重要客户。

放眼全球市场,我国占据全球85%以上的供给份额,府谷供应了全球42%的镁,这座小县城打一个喷嚏,全球镁市场都要跟着受影响。
虽然府谷当时只停产了一个月,但国际镁价却大幅上涨,从之前的1.4万元/吨,涨到最高时7万元/吨,当年镁金属全年均价也稳定在2.5万元/吨,价格同比上涨86%。

在生产铝合金过程中,镁是其中一种重要材料,而铝合金的使用,又对汽车轻量化有着决定性影响。
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,轻量化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续航,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来说,在锂电池技术暂时无法取得突破时,轻量化就是解决续航焦虑的重要方向。
权威测试数据显示,电动汽车自重每降低10千克,续航里程就可以增加2.5公里,轻量化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突破的重要方向。

每辆汽车平均消耗15公斤镁金属,在航空、5G等领域,镁也有着重要作用,这种战略性新材料用途广泛前景无限,我国是全球镁产业链中当之无愧的霸主。
世界镁业在中国,中国镁业在府谷。府谷是全球镁产能的最中心地带,不过让人意外的是,这里并没有镁矿,所有的矿产都是从山西运过来的。

府谷能把自己干成“世界镁都”,全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旁边就是神府煤田,可以为炼镁提供充足的能源。
当地有大量硅铁矿,这是炼镁最好的还原剂。府谷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类资源,最终将炼镁的成本打下来,每吨成本比其他地方低3000元。

欧美的政治正确与产业发展
和其他工业一样,中国并不是最早建立镁加工工业的国家,在中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起来之前,行业巨头都集中在欧美。
20世纪90年代之前同花证券,欧美才是最主要的镁生产基地。1990年,美国年产16万吨镁,直到后来中国加入这一赛道,欧美的生产线逐渐关停。

不是欧美不想生产了,而是被政治正确和生产成本搞怕了。在提炼镁的过程中,需要耗费大量能源,同时给环保带来巨大压力。
欧洲这些年来白左泛滥,各种匪夷所思的环保政策层出不穷,为了所谓的环保连核电都能放弃,更别说保留炼镁的生产线了。

欧美的环保标准,卡死了镁生产线存在的可能。当欧洲国家发现对我国镁金属形成严重依赖时,也想过要重建镁生产线。
但环保政策不允许,再加上没有配套的产业链,专门为镁建设生产线,又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,每吨镁的生产成本比我国高一倍。

府谷之所以能把炼镁成本降下来,主要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。首先周边有大量的煤炭供应,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成本。
其次把炼焦废气回收发电,废渣做成建材,就连废水都回收重新利用,这种边角料都不浪费的模式,得益于当地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,这让欧洲想学都学不来。

目前,罗马尼亚的炼镁工业已成为欧洲独苗,不过年产量不足2万吨,还不够德国汽车工业一个月的用量。
欧洲整天喊着“供应链多元化”,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发现根本没得选择。全球有其他国家能大量生产,欧洲可以摆脱中国供应链;如果全球只有中国提供,这又怎么可能多元化?

就像稀土一样,欧美早就想摆脱中国,奈何全球都找不到替代国家,绕了一圈之后还得从我国购买。
重建生产线需要时间,还需要大量投入,也没人敢保证建成之后,镁价格会不会下降,欧美在芯片行业玩的招数,我国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。

出力不赚钱,镁都转型之路
我国虽然是镁产业的全球霸主,不过单论赚钱能力,却不是欧美企业的对手,因为我国大量出口初级产品,在高附加值的深加工方面有所欠缺。
以2020年数据为例,我国出口镁产品5042吨,利润1987万美元,每吨出口价0.39万美元,而同期进口镁制品99吨,花费379.23万美元,折合每吨3.83万美元。

从出口到进口,价格有着近10倍的差距,大部分利润都被欧美企业拿走。这就和我国很多产业一样,不能深加工附加值低,只能赚点辛苦钱。
当年我们的稀土卖出了白菜价,如今我们的镁产品也在重复类似的故事,这种情况需要重视并改变,让整个产业实现高端转型由大变强。

可喜的是,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,牵头组织业内优化产业、产品结构,配套发展下游产业链,提升镁的进一步加工能力。
作为最大的生产基地,府谷也提出了打造镁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规划,并将其放在优先发展层级。我国的镁转型之路已经提上日程。

产业链升级转型从来都充满艰难险阻,需要技术、人才和设备等相互配套。在政府牵头之下,府谷当地越来越多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关系,加强校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。
府谷当地停工停产一个月,也是为了倒逼企业重视产业升级,摆脱以往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模式,督促整个产业向好发展。

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投入,但认真做好之后,必将收获十倍百倍的效益。产业升级转型之路必定不会平坦,也会出现抵触和反复,但唯有转型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。
我国一直倡导绿色发展,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作为全球镁产业的霸主,我们更需要带动整个产业实现绿色发展,担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重任。

让战略资源发挥战略价值
镁虽然不像稀土那样影响广泛,但在汽车制造领域,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,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镁生产国,就应当让这种战略资源发挥战略价值。
在这一方面,以前我们就走过很多弯路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稀土。最初时,受限于产业和技术水平,我国并不了解稀土的重要性。

为了出口赚钱,将这种宝贵资源卖成了“白菜价”,还有一些无良企业为了多赚钱,不惜恶意压价,最终坑死了国内同行便宜了外国买家。
产能过剩,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恶意压价,这是价格战的罪魁祸首。另外,产业链低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,利润被大幅压缩。
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赚钱而走私稀土,尤其是我国加强稀土的出口管制之后,更让不法分子嗅到了机会。

这些人置国家利益利于不顾,利用各种手段疯狂向国外走私稀土,最终还是美国企业为保住利润,自费查走私向我国举报,才把这股嚣张气焰打压下去。
当年,“白菜价出售稀土”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,如今就不能让镁产品重蹈覆辙。从源头加强管控,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,提升镁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。

让战略资源发挥战略价值,还需要我国掌握相关产业的定价权。在国际贸易中,定价权不在甲方手中,也不在乙方手中,而是在垄断方手中。
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镁供应商,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,掌握镁产业的定价权,唯有如此才能将我们的优势地位变成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如今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我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布通知,暂停采购任何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。
我国铁矿石采购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75%,是全球最大的买家,几乎处于垄断地位。作为最大的买家,市场上又有很多卖家的时候,定价权必须由我们说了算。

镁产业也是类似的道理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卖家,在买家有很多且无法形成垄断时,那我们必须把定价权掌握在手里,有剑不用和无剑可用完全是两码事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